洛阳山陕会馆木雕、石雕、彩绘、琉璃装饰图案
数据集的内容与组成

洛阳市山陕会馆文物保管所,洛阳隋唐大运河博物馆,洛阳 471000

  洛阳山陕会馆位于河南洛阳老城区南关,由清初山陕两省商人集巨资而建,距今已有300余年。馆内现存木雕、石雕雕刻精湛,彩绘、琉璃这些装饰图案数量众多,十分精美。洛阳山陕会馆木雕、石雕、彩绘、琉璃装饰图案数据集包括内容:(1)洛阳山陕会馆木雕、石雕、彩绘、琉璃装饰图案信息表,包括地段、序号、名称、缩略图、类型、时期和来源。(2)照片数据,包括1张鸟瞰图、16张木雕照片、10张石雕照片、8张彩绘照片,8张琉璃装饰图案照片。数据集存储为.jpg.doc格式,由44个数据文件组成,数据量为69.1 MB(压缩为1个文件,69.0 MB)。

关键词洛阳;山陕会馆;木雕;彩绘;装饰图案

DOI: https://doi.org/10.3974/geodp.2022.02.19

CSTR: https://cstr.escience.org.cn/CSTR:20146.14.2022.02.19

数据可用性声明:

本文关联实体数据集已在《全球变化数据仓储电子杂志(中英文)》出版,可获取:

https://doi.org/10.3974/geodb.2021.12.02.V1, https://cstr.escience.org.cn/CSTR:20146.14.2021.12.02.V1.

 

1  背景

洛阳山陕会馆位于洛阳市老城区南关,始建于清代康熙、雍正年间,已有300余年历史。系当时山西、陕西两地巨商大贾筹资兴建而成,用于“叙乡谊、通商情、拜关帝”,同时也是聚会经商、交流信息和物资集散转运之地。洛阳山陕会馆占地5,000m220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为配合中国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集中展示隋唐大运河的历史及洛阳运河遗迹,依托洛阳山陕会馆,成立洛阳隋唐大运河博物馆。集商业与文化之大成的洛阳山陕会馆古建筑群,坐落在洛阳洛河北侧,坐北朝南,面河而居。整个建筑群,不仅气势庄严,而且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洛阳地处中原,素有“九洲腹地、十省通衢”之称,这里一直是豫西地区的货物集散地。隋炀帝修凿大运河洛河段到明清时一直使用,不仅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同时也带来了经济与文化的繁荣。会馆建在此处,与当时洛阳的商业和交通、经济有着很大的关系。

2  数据集元数据简介

《洛阳山陕会馆木雕、石雕、彩绘、琉璃装饰图案数据集》[1]元数据列于表1

 

1  《洛阳山陕会馆木雕、石雕、彩绘、琉璃装饰图案数据集》元数据简表

 

 

数据集名称

洛阳山陕会馆木雕、石雕、彩绘、琉璃装饰图案数据集

数据集短名

DecorativePattern_LYSSGH

作者信息

苏江,洛阳市山陕会馆文物保管所(洛阳隋唐大运河博物馆),sujiangtian@163.com

地理区域

河南洛阳

数据年代

清(1711–1735):清代康熙雍正

数据格式

.jpg.pdf

数据量

69.1 MB

数据集组成

Info_DecorativePattern_LYSSGH.docx,包含43个文件的文件夹(Photos_DecorativePattern_LYSSGH

出版与共享服务平台

全球变化科学研究数据出版系统 http://www.geodoi.ac.cn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10010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数据共享政策

全球变化科学研究数据出版系统的“数据”包括元数据(中英文)、通过《全球变化数据仓储电子杂志(中英文)》发表的实体数据集和通过《全球变化数据学报(中英文)》发表的数据论文。其共享政策如下:(1)“数据”以最便利的方式通过互联网系统免费向全社会开放,用户免费浏览、免费下载;(2)最终用户使用“数据”需要按照引用格式在参考文献或适当的位置标注数据来源;(3)增值服务用户或以任何形式散发和传播(包括通过计算机服务器)“数据”的用户需要与《全球变化数据学报(中英文)》编辑部签署书面协议,获得许可;(4)摘取“数据”中的部分记录创作新数据的作者需要遵循10%引用原则,即从本数据集中摘取的数据记录少于新数据集总记录量的10%,同时需要对摘取的数据记录标注数据来源[2]

数据和论文检索系统

DOICSTRCrossrefDCICSCDCNKISciEngineWDS/ISCGEOSS

 

3  数据结果

该数据集是洛阳山陕会馆古建筑群现存木雕、石雕、彩绘、琉璃数字化后汇集而成,汇集了清代早期河南洛阳山陕会馆木雕、石雕、彩绘、琉璃装饰图案共计43张。其中,会馆鸟瞰图1张,木雕16张,石雕10张,彩绘8张,琉璃装饰8张(表2)。

3.1  洛阳山陕会馆

洛阳山陕会馆是豫西地区为数不多、保存较为完整的清代早期建筑组群之一,洛阳山陕会馆主体建筑及整体格局完好,古建筑布列有序,层次分明,结构严谨,在建筑设计和风格上颇具独到之处。洛阳山陕会馆建筑装饰艺术非常讲究,二龙戏珠琉璃照壁为豫西地区保存所仅有,馆内石雕柱础雕刻精湛,独具特色。特别是馆内梁枋上的彩绘,为中原地区面积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清代原始旋子点金彩绘,具有极高的文物、艺术研究价值。

 

2  洛阳山陕会馆木雕、石雕、彩绘、琉璃装饰信息统计表

序号

名称

类型

时期

1

洛阳山陕会馆鸟瞰图(平面照片)

照片

2016

2

东仪门雀替木雕

木雕

清代

3

西仪门雀替木雕

木雕

清代

4

舞楼明间额枋木雕

木雕

清代

5

舞楼东次间额枋木雕

木雕

清代

6

舞楼西次间额枋木雕

木雕

清代

7

舞楼台口东侧雀替木雕

木雕

清代

8

东厢房云敦木雕

木雕

清代

9

拜殿前明间额枋木雕

木雕

清代

10

拜殿前间额枋木雕

木雕

清代

11

拜殿前西次间额枋木雕

木雕

清代

12

正殿明间额木雕

木雕

清代

13

正殿前间额木雕

木雕

清代

14

正殿西檩头木雕

木雕

清代

15

东配殿耍木雕

木雕

清代

16

山门东垂花柱木雕

木雕

清代

17

山门西垂花柱木雕

木雕

清代

18

山门东门石拱券石雕

石雕

清代

19

山门西门石拱券石雕

石雕

清代

20

山门中门石拱券石雕

石雕

清代

21

舞楼东石拱券门石雕

石雕

清代

22

舞楼西石拱券门石雕

石雕

清代

23

舞楼石柱础石雕

石雕

清代

24

廊房石柱础石雕

石雕

清代

25

厢房石柱础石雕

石雕

清代

26

拜殿石柱础石雕

石雕

清代

27

正殿石柱础石雕

石雕

清代

28

舞楼东次间东梁东面北端彩绘

彩绘

清代

29

舞楼东次间西梁东面南端彩绘

彩绘

清代

30

舞楼明间西梁当面中部彩绘

彩绘

清代

31

拜殿东次间七架梁随梁枋中部彩绘

彩绘

清代

32

拜殿东次间北坡双步梁东侧彩绘

彩绘

清代

33

拜殿东次间北坡单步梁西侧彩绘

彩绘

清代

34

拜殿东次间东侧七架梁中部彩绘

彩绘

清代

35

拜殿东次间北坡双步梁西侧彩绘

彩绘

清代

36

琉璃照壁东屏

琉璃

清代

37

琉璃照壁西屏

琉璃

清代

38

琉璃照壁中屏

琉璃

清代

39

正殿东侧南坡垂脊

琉璃

清代

40

厢房滴水瓦

琉璃

清代

41

东配殿东南角的天王

琉璃

清代

42

西配殿西南角仙人

琉璃

清代

43

西廊坊与西穿房顶琉璃宝葫芦

琉璃

清代

现存主要建筑有二龙戏珠石基琉璃照壁、东西木构牌楼式仪门、带八字墙的山门、前庑殿后歇山式戏楼、拜殿、正殿及东西配殿、东西廊房,还有碑刻十余通和石狮子等石雕作品。洛阳山陕会馆馆内现存木雕、石雕、雕刻精湛,彩绘、琉璃十分精美,这些装饰图案数量众多,美轮美奂。洛阳山陕会馆木雕、石雕、彩绘、琉璃装饰图案数据集共汇集了清代早期石雕、彩绘、琉璃装饰图案,对于研究当时洛阳的艺术和民俗文化有极高的价值。

 

1  洛阳山陕会馆鸟瞰图(平面照片)

 

洛阳山陕会馆建筑装饰图案主要分布在木雕、石雕、彩绘、琉璃刻件中,而这些装饰图案表达的主要寓意是吉祥、长寿、富贵、平安、祈福、祥瑞,统称为吉祥图案。“吉祥”二字目前被认定最早出现于《庄子·人世间》:“虚室生白,吉祥止止”[3]。吉祥图案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美术形式,是中国传统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源出商周时期,起始于秦汉时期,发展在唐宋时段,成熟在明清时期。通常都以吉祥语句、各地民间谚语、神话题材故事为题材,使用比拟、双关、象征、借喻象征等手法,将图案和吉祥语句完美相结合,凝聚着人民大众的美好望愿,也正是中华民间文化的象征之一。

3.2  馆藏木雕

洛阳山陕会馆木雕题材丰富,手法多样,技艺精湛。利用焦点透视、散点透视等艺术形式,达到巧妙的艺术效果。会馆木雕主要集中在雀替、挂落、斗拱、额枋,富丽堂皇、美轮美奂。东西仪门挂落上的二龙戏珠的珠子变化为蜘蛛采用高浮雕和透雕手法展现(图2)。二龙戏珠,龙在《说文》十一解释为:“龙,鳞虫之长,能细能明,能细能钜,春分而祭天,秋分而潜渊”[4] ,也是中国文化的代表符号之一。蜘蛛,蜘蛛外形很像汉子“蟢”,蟢与喜谐音,寓意喜事连连,好运将至。蜘蛛的八条腿,八谐音发,山陕会馆为经商之人,希望生意兴隆、八方来财、发展顺利。古人给蜘蛛起了各种吉祥如意好听的名字。如蟢子、喜天等,放在庙宇、会馆内通用名称为“壁钱”,意思是能在墙壁之上走动的钱。

2  东仪门挂落上的二龙戏珠图

 

洛阳山陕会馆戏楼上也是也几乎达到无木不雕的状况。东西次间、明间额枋上采用透雕、高浮雕、圆雕的手法来表现,造型生动传神。东西次间额枋雕刻麒麟和狮子左右对称分布,麒麟回首奔跑状,脚下生云(图3);狮子脚踩绣球,面朝正向,憨态可掬,两兽四周缠绕有牡丹花,生动有趣,尽显活泼动态感(图4)。麒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种瑞兽,是由岁星散开而生成,与“龙”“凤”“龟”“貔貅”并称为五大瑞兽。从其外部形状上看,集狮头、鹿角、虎眼、麋身、龙鳞、牛尾就于一体;尾巴毛状像龙尾,有一角带肉。麒麟的身体像麝鹿,它被古人视为神灵。《宋书》:麒麟者,仁兽也。牡曰麒,牝曰麟[5]。麒麟是吉祥神宠,主太平、长寿,祈福和安佑。有诗云:“麒麟踏祥云,人间百难消。”[5]

 

3  舞楼东次间额枋木雕

 

狮子,表示勇敢,辟邪显威风,还谐“太师”“少师”之音,含有高升职位的意思。狮子是百兽之王,有威武强健,佛教中为文殊菩萨的坐骑,驱邪的象征。而绣球因为颜色鲜艳多姿,中华传统文化的婚礼中,有喜庆吉事,好事成双的寓意。所以,狮子滚绣球就涵义为消灾、驱邪、驱逐灾祸。民间常言道:“狮子滚绣球,好事在后头。”

中国文献中最早记载对于狮子形象的描述是《东汉观记》:“狮子形如虎,正黄,有髯耏,尾端绒毛大如斗”[6]。在《汉书·西域传》:“乌戈山离国有桃枝、师子、犀牛”。注引孟康曰:“师子似虎正黄,尾端茸毛大如斗。”[7]证明了自东汉以来,西域人经丝绸之路引入狮子。而据《汉书·礼乐志》[7],汉代民间流行狮舞,两人扮做一狮,一人持绣球引逗,腾翻上下,有趣欢快。因此狮子滚绣球的装饰图案,来源于此。

 

4  正殿前东次间额枋木雕图

 

舞楼台口东侧雀替雕刻采用透雕、高浮雕、浅浮雕、圆雕手法。中间雕刻麒麟戏凤,麒麟踏云从左而奔跑来,凤鸟踏云而飞舞至。中间已庙宇,门虚掩。两边金鸡站立石崖上引吭高鸣。这些瑞兽和祥云雕刻细腻,栩栩如生,构思巧极,叹为观止。庙宇对应洛阳山陕会馆,更显示会馆为吉祥圣地,宝物之地。凤鸟,凤鸟谓凤皇。中国传说中的神鸟。《山海经·大荒西经》[8]:“有五采鸟三名:一曰皇鸟,一曰鸾鸟,一曰凤鸟。”按所谓五采鸟,皆凤凰属之鸟。《山海经·海内西经》[8]云:“孟鸟在貊国东北,其鸟文赤、黄、青、东乡。”凤鸟,远在帝舜时曾出现,寓意时代的昌盛、建功立业。金鸡,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鸡与“吉”字谐音,被人们赋予于吉祥的涵义。古来之,鸡鸣犬吠之地就有人烟,而雄鸡啼曙则寓意吉祥、奋斗、光明的意义。《诗经》[9]中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鸡既鸣矣,朝既盈矣”,近代毛泽东的诗文“一唱雄鸡天下白”,关于鸡鸣的咏叹绵绵不绝,声连不断。

古代鸡被人们称作“德禽”,而民间鸡唤作“凤”。《韩诗外传》[10]归纳出了鸡的“文武勇仁信”五德,释曰:戴冠为文、趾突为武、好斗为勇、呼食为仁、守时为信。公鸡打鸣是中国文化标记时间的重要生活现象。鸡鸣之后,东方日出,昼夜交替。鸡成为早晨、黄昏、时间的重要象征之一,延伸出了勤奋、守时、尽责的涵义。闻鸡起舞、鸡犬相闻、金鸡独立等成语日常生活文化。

3.3  馆藏石雕

洛阳山陕会馆石雕艺术集多种技法于一体,圆雕、浮雕、平雕、透雕、线雕若浑然天成,雕刻技法交替运用,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与艺术情趣。会馆山门和舞楼雕刻有草龙和蔓草纹装饰图案,采用浮雕和平雕技法,雕刻生动逼真,活灵活现。草龙,草龙纹的装饰艺术性很强,草龙头部是龙的形象,身体和尾、爪是卷草的团,所以被称为草龙。卷草龙纹其实起源于皇家的龙纹饰,这种龙纹饰自商周时期在各种青铜礼器上已经广泛应用,只是到了封建时期皇家禁止民间应用龙纹,所以民间逐渐把龙纹饰抽象化,成为单线条的团云形状,似卷起的枯草。这种纹饰到了明清时期达到顶峰,在民间建筑,实用器皿,家具等装饰上广泛存在。能驱邪避灾;寓意美好,吉祥。

卷草纹也在洛阳山陕会馆的舞楼中有所体现,卷草纹又称“蔓草纹”“卷叶纹”,是一种典型的状好似纹样,由忍冬纹发展而来,以柔和的波曲状线组成连续的草叶纹样装饰带。构图机理与缠枝纹有异曲同工之妙,主要以植物枝茎作连续波卷状态的变形,几何纹理以波状线与切圆线相交汇组合,作二方连续伸铺展,形成波卷缠绕延绵的基本样,再以切圆线为基本变化出有规则的草叶或茎曼,形成枝蔓缠卷的装饰花纹带[11]

蔓草的形象很美,随着时代发展,逐渐取代了早期的忍冬纹而广泛应用于各种装饰上。蔓草纹特别在隋唐时期最为流行,形象更显丰美,成为一种富有特色的装饰纹样,后人称它为“唐草”。蔓草纹,顾名思义是蔓生的草的纹样。蔓及蔓生植物的枝茎,由于它蔓蔓不断、滋长延伸,所以人们寄予它滋长茂盛、长长久久的吉祥寓意[12]

洛阳山陕会馆的石柱础也变化多样,舞楼金柱柱础石为鼓形石,廊房檐柱石为莲花造型,拜殿、正殿檐柱为兽形石(图5、图6)。雕刻手法为透雕、高浮雕、圆雕多种工艺,雕刻精美,栩栩如生,特别狮子、大象雕刻孔武有力、活泼严肃、面部传神。正殿室外檐柱柱础石雕刻的大象和麒麟两瑞兽,相互穿插,构思奇绝,活灵活现[13]。大象,大象的“象”和“祥”是谐音,在中国被寓意于吉祥之意,大象在傣族人民的心中是吉祥和力量的象征。大象很早就为中国人民所利用,《吕氏春秋·古乐篇》[14]称:“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周公乃以师逐之,至于江南。”大象力量巨大,但性情却温和;憨态可掬,诚实可靠;又能负重远行,为人们所心中的吉祥、力量的象征,同时又称为兽中之德者。

 

5  拜殿石柱础石雕图

6  舞楼石柱础石雕图

 

3.4  馆藏彩绘

洛阳山陕会馆彩绘多见于梁柱、斗拱、檩条、椽子、檐及额枋上,为清代旋子点金彩绘,内容为瑞兽、金龙(图7)、牡丹、花卉、多宝图案等,色彩依然艳丽,熠熠生辉。

拜殿内的东次间东侧七架梁中部、北坡双步梁有龙穿牡丹、牡丹花卉的装饰彩绘图案(图8),画工细腻,美轮美奂,采用沥粉贴金工艺,至今仍光彩照人。牡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花卉的文化寓意丰富多彩。而对牡丹言之,其花朵雍容华贵,美颜绝尘,引申很多美好的寓意。唐代诗人刘禹锡赞誉到:“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15]。被财商视为富贵、吉祥、幸福、繁荣的象征。自唐宋以来,牡丹成为吉祥幸福、繁荣昌盛的象征,得到世人称颂。1959年,周恩来总理来洛阳洛阳讲到:“牡丹是我国的国花,它雍容华贵,富丽堂皇,是我们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16]

7  舞楼明间西梁当面中部彩绘龙图案

 

8  拜殿东次间东侧七架梁中部彩绘图

 

3.5  馆藏琉璃

洛阳山陕会馆琉璃多见于琉璃照壁和建筑屋顶(图913)。五楼南面庑殿顶在建筑中为最高级别,正脊为龙凤脊,各屋顶琉璃装饰不同,多为牡丹花卉、龙、凤等团,檐角置走兽仙人。

二龙戏珠琉璃照壁为中原地区目前保存最为完好、最大的二龙戏珠琉璃照壁。高7.6米,宽13.4米,整个里面为“凸”字形,由东面“狻猊娱子”、西面“云龙戏鱼”、中间“二龙戏珠”组成。整个照壁涵盖了高浮雕、圆雕、透雕、浅浮雕、线雕等多种手法,吉祥花草、瑞兽装饰图案尽显其上。是洛阳山陕会馆一绝。二龙戏珠,龙是中国等东亚区域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常用来象征祥瑞。龙最基本的形象特点是“九似”。传说多为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在《礼记·礼运第九》[17]中与凤、龟、麟一起并称“四灵”。“二龙戏珠”,指两条龙相对,戏玩着一颗宝珠。龙珠是龙卵的象征。

9  洛阳山陕会馆琉璃屋顶

10  正殿东侧南坡垂脊

11  洛阳山陕会馆琉璃屋顶

12  洛阳山陕会馆琉璃墙壁

 

13  洛阳山陕会馆双龙戏珠琉璃墙壁

4  讨论与结论

洛阳山陕会馆的建筑艺术,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劳动的结晶。对于研究清代早期会馆文化的雕刻、彩绘、琉璃工艺,都有极高的价值。洛阳山陕会馆的建筑艺术,充分体现了陕西、晋商的崇尚意识以及思想活跃性,它的装饰图案体现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民风、民俗,散放着独具魅力的文化气息。

 

利益冲突声明:本研究不存在研究者以及与公开研究成果有关的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1]        苏江. 洛阳山陕会馆木雕、石雕、彩绘、琉璃装饰图案数据集[J/DB/OL]. 全球变化数据仓储电子杂志, 2021. https://doi.org/10.3974/geodb.2021.12.02.V1. https://cstr.escience.org.cn/CSTR:20146.14.2021.12.02.V1.

[2]        全球变化科学研究数据出版系统. 全球变化科学研究数据共享政策[OL]. https://doi.org/10.3974/dp.policy.2014.05 (2017年更新).

[3]      庄子[战国]. 庄子[M]. 李翰文注. 南京: 凤凰出版社, 20123.

[4]      许慎[]. 说文解字[M]. 许铉[].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8.

[5]      沈约[]. 宋书[M]. 北京: 中华书局, 201612.

[6]      刘珍[东汉]. 东观汉记校注[M]. 吴书平注. 北京: 中华书局, 200811.

[7]      班固[]. 汉书[M]. 北京: 中华书局, 20078.

[8]      袁珂. 山海经校注[M]. 北京: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44.

[9]      孔丘[春秋]. 诗经[M]. 陶夕佳注. 西安: 三秦出版社, 20098.

[10]   韩婴[]. 韩诗外传[M]. 谦德书院注译. 北京: 团结出版社, 20205.

[11]   苏江. 洛阳山陕会馆的拐子龙、草龙、蔓草、万字纹畅谈[J].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10): 24.

[12]   梁淑群. 中国会馆文化研究[M]. 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159.

[13]   孙红飞. 洛阳山陕会馆影像[M].中州古籍出版社郑州, 20163.

[14]   高诱注[西汉]. 吕氏春秋[M]. 毕沅[].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47.

[15]   刘禹锡[]. 刘禹锡诗集[M]. 刘枫主编. 银川: 阳光出版社, 201611.

[16]   洛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洛阳市志[M]. 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82.

[17]   戴圣[西汉]. 礼记[M]. 胡亚军注. 北京: 二十一世纪出版集团, 20194.